今天是二月九号,按照过去十多年的规律,笔者每年二月中旬这一周都会赶赴法国巴黎,一方面是参加这一周在法国巴黎的pv面料展,另一方面是给法国时尚学院学生做关于中国时尚市场的讲座。可是由于今年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原因,只能取消这次出行,老老实实“窝”在家中,别给国家“添乱”。明天就要开工了,总想写点什么,本来要接着前面两篇关于时装业发展继续写,但好像时机不对,现今的情势也不是读这方面文章的时候,灵机一动,写写2003年那场sars疫情对中国时装业的影响。
2003年的sars起于二三月间,但真正达到像今天这样的人人自危的阶段已经是四月底了。所以三月份,乃至四月上中旬,大家还是在全国乱走,只是街上带口罩的人日渐增多。记得那年四月初笔者还到北京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那是这个博览会最风光的时候,也是全国当时最大的商品博览会之一,将整个北京国展中心几个展馆全部占满还不够,前面的广场也搭上帐篷充当展馆,参加的服装同业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回到上海不久,大约四月二十几号,问题就严重了,旅行受阻。严重的sars疫情给所有的中国服装企业带来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就是四月底五月初正是各个服装品牌企业给当年秋冬季销售服装下面料订单的时候,企业是否要下单?对于服装企业,每年秋冬季是销售主季,秋冬面料又相比春夏面料要贵很多,所以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其生产也慢,国产面料需要在四五月间下订单,才能在六七月份收到面料,开始生产服装,从而保证在八九月间上市销售(当时的节奏比现在慢)。面对疫情,大家从来没有碰到过,也不知何时结束,是否继续按计划下单绝对是一个重大决策。面对空空荡荡的百货商场,商业危机感是空前的,当时可以说绝大多数企业的决策是选择暂缓面料下单,胆子大一点的企业也是先下一些不是太贵的面料,对于贵一些的高级毛料基本不敢下单。
在这种情况下,却有一些企业是个例外,就是使用比较多的欧洲面料的品牌企业(当时使用欧洲面料的国内服装企业并不多),欧洲面料都是二月份在巴黎pv展上看面料,当年三月份必须下单订货(因为面料生产后从欧洲运过来需要时间),这几家企业基本上都在三月底已经下订了。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候(五月份),这批企业的老板都非常紧张,所有的商场基本没人,疫情缓解似乎遥遥无期,而昂贵的欧洲面料将在六月份陆续到货,企业必须付款,如果疫情一直不缓解,这批面料可就砸在手里了,企业都不敢去提货,也不敢去面对进口面料代理商,真正叫危机感沉重。
sars危机在当年七月初开始缓解,大部分服装企业开始逐步开始下单订购面料,但是面料企业要从开工复产到交货,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一年的八月份是服装企业采购人员非常疯狂的一段时间,天天到面料工厂催货,造成2003年秋冬装严重上货滞后。而那批极早订购了欧洲面料的这批企业正是“手中有粮,遇事不慌”,秋冬装及时上货,赶上了2003年秋冬季的销售旺季。2003年秋冬季,是中国服装市场一个销售极为旺盛的季节,经过一个令人极度恐慌瘟疫的春夏季后,中国的消费能力迅速爆发,人们好像突然想开了,购买欲望“爆棚“,而且还要”好东西“,而那一年的九、十月份,大部分企业拿不出东西,只能拿上一年的库存货来”顶“,更拿不出用进口面料的”好东西“。也许中国的毛料还可以由于中国纺织厂的赶班加工出来,欧洲好的面料根本无法买到,所以2003年秋冬季,那批曾经紧张的要命的较早采购了欧洲好面料的服装企业都赶上了好时光,高档面料服装由于稀缺,都可以高价销售,赚的“盆满钵满”,从此打下品牌发展的良好基础,而其它企业也只能“望洋兴叹”了。中国中高档时装品牌之所以卖那么高的价格也是从那一季建立起来的价格定位,中国企业也是从那个时候建立起使用欧洲面料的信心,价格高定位的格局延续至今。
在今天这个日子里,写当年的故事,笔者认为是蛮有时间价值的。如今疫情又现,又到大家恐慌时。虽然现在还是二月初,今后一个半月内将是欧洲秋冬季面料下订时。今天使用欧洲面料的国内服装品牌要远多于17年前,欧洲面料在中国时装品牌所用原料中的占比也远高于17年前,目前似乎疫情还没有到达顶峰时,疫情缓解的希望还远没有看到,所以又到了考验企业家们的眼光与胆量的时候了。对我们国家控制疫情的能力有没有信心?疫情过后,会不会又来一个购买欲望“爆棚”的秋冬季?我们要不要为此做好准备?
对于欧洲面料商而言,也是运气不佳。中国服装企业已经发展成巴黎面料展上主要采购力量之一,前几年巴黎pv展都离春节太近,严重影响中国企业参展,今年春节较早,法国人满心希望今次会有较多的中国品牌企业参加,但事与愿违,由于疫情,中国时装企业去巴黎看展的人基本取消了行程,pv展这周开展,法国主办方也只能叹气了。
文章来源:时装业观察者